“三管齐下” 给力“造血”精准帮扶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时间:18-07-30 09:08:48 来源: 作者:民族教育处 编辑:民族教育处

“三管齐下” 给力“造血”

精准帮扶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艺术设计类高职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25人,在校生7007人,开设刺绣设计与工艺、陶瓷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23个专业,形成了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两大专业集群。学校已有43年办学历史,自开办以来,一直以传承创新湖湘传统工艺为己任,构建了“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文化研究、创新研发、传播推广”五位一体的传承创新模式,较好传承发展了湘绣、竹艺、根艺、陶艺、侗锦等湖湘民族工艺和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全国首批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

2015年起,我校主动结对帮扶通道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通道县”),创新了“三管齐下”、给力“造血”的“长效造血”扶贫新模式,取得显著扶贫效果。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人,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该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我校帮扶通道县是从帮扶通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通道职中”)开始的。2015年11月,我校与通道职中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针对该校发展中的“短板”,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在帮扶通道职中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通道县贫困的主要原因,主动采取多措并举、精准给力的扶贫方式,帮扶通道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我校的帮扶下,通道县职业教育步入高水平、有特色发展的“快车道”,文化、旅游产业焕发勃勃生机,全县人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校在帮扶通道县脱贫致富中打造的“从教育扶贫到产业扶贫”“从帮扶一校到帮扶一县”的典型案例两次在全国高职高专校联上展出,2016年、2017年湖南省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工作会议上,我校党委书记余克泉、副院长刘英武分别作典型发言。《中国青年报》、高职高专网、湖南卫视、红网等22家媒体对我校开展精准扶贫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1 我校党委书记余克泉与通道职中校长王剑星签署结对帮扶框架协议


2 我校党委书记余克泉在全省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工作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

二、实施进展

(一)着力教育扶贫,帮助老少边穷地区激活“造血细胞”

发展职业教育是激活老少边穷地区“造血细胞”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四种措施帮扶通道职中提升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能力。一是指导专业(群)建设。组织专家对通道职中专业建设进行全面会诊,指导该校增设电子商务、工艺美术(工艺品方向)专业,使该校形成了与县域特色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结构;选派高水平专业教师驻校指导该校修订和完善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点旅游景点)企(民族文化企业)工学交替的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侗族服饰》《侗锦织造技艺》等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专递课堂”,使我校空间课程、MOOC课程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与通道职中共享。二是帮扶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采取“送教上门”“结对帮带”等措施帮助该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派名师、专业带头人到该校培训相关专业教师13批次,共计165人次;挑选了10名专业教师与该校专业教师结对,持续开展“线上线下”“跟班上课”等帮带活动,有效提升了被帮带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推荐了3名优秀毕业生应聘为该校实习指导教师,为该校补充了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师资。三是帮扶实训条件建设。选派相关专业带头人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要求,帮助该校重新制定了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四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先后捐赠价值28万元的实训设备46台套,捐建工艺美术实训室1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个;先后选派4批次9人次到该校现场指导新型实训设备调试与使用。四是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选派了17批次教师前往通道职中支教,总共支教169人日;选派了5名教师指导培训相关赛事参赛选手,使该校获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文明风采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旭荣杯”全国最美校服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选派优秀学生4批次140人次到该校指导学生开发通道旅游工艺品。


3 我校领导、教师参加通道职中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研讨会


4 我校领导、教师参加通道职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研讨会


5 通道职中教师参加我校立体裁剪培训班


6 通道职中教师现场观摩我校服装系老师指导学生实训


7 刘英武副校长一行参加通道职中工艺美术实训工作室揭牌仪式


8 通道县副县长龙满銮与我校湘绣艺术学院院长唐利群共同为“侗锦大师工作室”揭牌


9 我校肖念老师给通道职中学生上课


10 我校优秀辅导员蔡胜男为通道职中学生作“树立职业理想”专题讲座


11 我校教师党员与通道职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结对


12 我校毕业班优秀学生指导通道职中学生实训


13 我校毕业班优秀学生指导通道职中学生刺绣

(二)下力人才扶贫,帮助老少边穷地区清除“造血障碍”

缺乏人才是通道脱贫的主要障碍。我们采取四条措施进行人才扶贫,帮助通道清除“造血障碍”。一是实施“培养一生,脱贫一户;输送一人,致富一村”计划。采取单独招生和中高职衔接的方式,为通道县部分重点贫困户每户培养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贫困村培养1名致富带头人。2015年结对以来,我校已面向通道县招收学生138人,还选择了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两个专业与通道职中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衔接培养学生总数已达19人;目前,学校已为通道县输送毕业生65人。另外,学校还在通道职中设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励志奖学金”,奖励建档立卡家庭品学兼优的学生,首批已奖励41人。二是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面向通道等老少边穷地区举办侗锦、竹编、刺绣等匠人技艺提升培训8期,培训传承人376人次,他们受训后创办企业、工作室32个,带动642人脱贫致富;与通道职中合作,开办电子商务、SYB、服装设计、侗族特色景观设计等培训20期,培训1200人次。三是组织专家进行智力扶贫。结对帮扶以来,我校邀请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专家王键、湖南大学教授龚震西、根艺大师熊明瑞等12名专家、大师前往通道,开展通道脱贫攻坚“集中会诊”6次,对通道特色村寨建设、非遗传承保护等提出可行性建议84条,被通道县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采纳53条。四是选派优秀专业教师下乡村、下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结对以来,累计62人次下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技术指导。


14 我校与通道职中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建设研讨


15 “湖南工艺美院励志奖学金颁奖嘉宾与获奖学生的合影


16  侗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


17  我校教师在通道开展雕刻培训


18 我校教师在通道开展服装设计工艺培训


19 我校邀请专家通道调研为通道脱贫攻坚“会诊”

(三)助力产业扶贫,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增强“造血机能”

发展产业是老少边穷地区长期脱贫的根本途径,产业兴,造血功能才强。我们通过四种方式助推通道县产业发展。一是帮助通道县确立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战略。通道境内侗族文化源远流长,侗锦、侗族服饰、蜡扎染、剪纸、雕刻、编织技艺、建造技艺等传统工艺品类繁多,美观实用,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我校组织14批次83人次教师深入通道县开展田野调研,走访手工艺作坊27个,调研非遗传承人54人,整理侗锦、侗族服饰、侗族建筑技艺等侗族非遗技艺数字化台账3部,形成调研报告3个,提出建议125条,帮助通道县人民政府确立了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二是校地共同打造通道经济文化发展的引擎。我校通道县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县政府负责用地的征地拆迁挂牌出让等工作,学校投资2000万元建设将工作站建设成为侗族非遗传承与创新、旅游产品研发、文化产业孵化、实习实训、非遗培训与传播的综合性基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中发挥重要辐射作用。三是帮助通道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学校设立了侗族非遗保护研发专项奖金,鼓励师生为老少边穷地区相关企业开发“拳头”产品。师生对侗文化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侗族非遗的保护传承融入到课题研究、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已成系列开发具有侗族风情、时尚气息和较高艺术品位的创新设计作品580件(套),其中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的作品17件。两年来,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通道黑老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与学校签署产品采用协议18份、委托设计协议15份,涉及10大类产品263件。目前学校研发的206件侗文化创新设计作品被这些通道企业采用,批量生产,部分产品已成为当地品牌。四是帮扶濒危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为通道县12家濒危企业量身设计产品、商标、包装等,其中7家企业实现了赢利。


20 校长余克泉和通道县县长赵旭东签订共建工作站协议


21 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建设工作会议”在通道县政府会议中心召开


22 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


23 我校领导、教师通道开展侗族非遗田野调查


24 副校长刘英武一行在通道“有嚼头”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创新研发


25 副校长刘英武一行在通道黑老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洽谈创新研发


26 融入侗文化元素的校服作品荣获全国第二届旭荣杯金奖


 

27 融入侗文化元素的艺术设计创新作品(服装类)


28 融入侗文化元素的艺术设计创新作品(类)


29  融入侗文化元素的平面设计类创新作品


30 侗文化创新设计作品转化校企对接会


   

31  侗文化创新设计作品转化签约仪式


32  我校设计的箱包作品被通道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转化

三、主要特点

(一)“三管齐下”的扶贫举措

我校在对通道县的扶贫中,把教育扶贫、扶贫产业扶贫结合起来,“三管齐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综合发力,形成了多措并举的扶贫特色。教育扶贫给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人才扶贫给力斩断贫穷之根,产业扶贫给力开辟致富之路,三力齐发,对扶贫攻坚既有速效,又有显效,且有长效。

(二)“长效造血”的扶贫模式

我校对通道县的扶贫,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着力“造血”,辅之“输血”,创新了“长效造血”扶贫新模式。无论是教育扶贫、人才扶贫,还是产业扶贫,都把扶智与扶志、授鱼与授渔结合起来,激活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机能,实现长期脱贫致富。

(三)“互动共赢”的扶贫效应

我校对通道县的扶贫,充分发挥了学校优势,以学校之长去攻老少边穷地区之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通道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了良性互动。扶贫为我校师生开辟了共同发展的新通道,广大师生在扶贫中迅速成长;扶贫为我校锤炼办学特色搭建了新平台,学校在扶贫中形成了服务地方的鲜明特色。

四、成效经验

(一)取得了“三促进”扶贫成效

一是促进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方式创新。在我校帮扶下,通道县潜在的脱贫致富优势被挖掘出来,他们把发展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既守住了青山绿水,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真正走上了绿色、特色脱贫之路。广大群众说,过去我们用“金饭碗”喝“苦菜汤”,现在我们在“金山上”唱“幸福歌”,总算真正明白了习总书记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二是促进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能力增强。通过教育扶贫,促进了通道职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大幅提升,该校在校生已达1600余人,比2015年的543人增加了两倍;学校成功入围湖南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项目,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四位,已成为该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通过人才扶贫,广大贫困户或掌握了一项技术,或培养了一名职校学生,或找到了脱贫门路,自身“造血”能力大幅提升。通过产业扶贫,通道文化、旅游产业焕发生机,年产值分别2015年的1400万元13.1亿元增长2017年4500万元26.7亿元三是促进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2016年、2017年,通道县分别有9个23个贫困村出列,脱贫人口分别为7723人、7733人。2017年,该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0222元,比2015年增加了1953元。

(二)形成了“三到位”扶贫经验

一是认识到位,主动担当不缺位。我们深刻认识到,扶贫攻坚,职业教育不能缺位,尤其是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的高职院校更不能缺位。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都能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主动担当起脱贫攻坚中应尽的义务,领导和师生都怀着对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一片深情投入扶贫工作。二是措施到位,精准施策不错位。我们把扶贫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提出了“抓扶贫就是抓办学,打造扶贫亮点就是打造办学特色”的口号,所有直接参与扶贫的工作人员都能潜心研究扶贫,创造性开展扶贫工作,采取的每一项扶贫措施,都能击中要害,产生良好效果。三是工作到位,努力作为不辱位。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成立了7个帮扶工作小组,建立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对每项扶贫工作都精心部署,事先确立预期目标,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责任到人,奖罚到人。广大师生在扶贫工作中能做到精益求精,通道县政府、企业、群众请求我校师生办的每一件事情,哪怕是一项极简单的设计,师生都费尽心思,认真完成。因此,我们的扶贫工作得到了通道县人民的高度肯定。

(三)制定了“三拓展”扶贫打算

最近,学校又制定了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设想与打算。一是进一步拓展扶贫范围。已对通道、新晃、芷江三个侗族自治县进行了调研,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拟将我校的扶贫模式向上述三县拓展,实现“从帮扶一校到帮扶一县再到帮扶一片”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拓展扶贫途径。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实施美丽乡村战略中大显身手,学校将主动承担“美丽侗乡”建设中侗族文化广场、侗族村寨、侗族院落建设设计和指导任务,帮助侗族人民从脱贫走向致富,走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三是进一步拓展扶贫方式。学校将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创新“联动扶贫方式”,进一步扩大扶贫成效。在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已联络全国150余所职业院校加入联盟,今年7月将举行成立大会。联盟成立后,将加强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合作交流,形成强大合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
湘ICP备09005173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